自我探索 – 從心認識自己

楊旻庭 臨床心理師

楊旻庭 臨床心理師

中原大學附設冠英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

    你了解你自己嗎?如果要請你自我介紹,你會如何介紹你自己?邀請你,現在花一分鐘的時間,試著用一段文字來描述現在的你。『我是誰』:形式、內容不限,如果可以寫或打下來最好。

    你定義自己的方式是什麼呢?答案裡可能包含了自己的年齡、性別、學歷、職業、優缺點、喜歡或討厭的事物、專長、關係角色、特質、情緒等。這些都是我們對自己的了解,也是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內涵。自我概念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是怎樣的人的一種想法,大致可分成四個部分:生理、情緒、社會與智慧。生理包含自己的外貌、健康狀況;情緒包含自己的個性、情緒感受或表達情緒的行為方式;社會包含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定位與價值;智慧包含自己的能力、潛力等。自我概念不僅影響自己的言行舉止,也會影響到自己與別人的溝通互動方式。如有個人總認為自己差勁,沒人會喜歡,外在行為容易表現出消極退縮,主管看到他的退縮消極也就減少任務的分派,當事人則因主管少派任務的反應而驗證自己就是差勁不受別人喜歡的人。

     

      在知道人際關係也深受自我概念的影響後,你有想過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是怎麼形成的嗎?英國著名的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Winnicott)曾說過嬰兒在母親的眼中看到他自己,在詩意般描述母嬰互動關係的句子裡,也充分點出我們最初的自我概念是在與重要他人的互動經驗中逐漸累積自我形象。他人對自己的反應就如同鏡子,我們透過他人的看見與回饋來界定自己。當我們漸漸長大有自己的思考知覺後,自我概念的來源也包含自我的評估,亦即透過自己的感官知覺、情緒反應與觀察外顯行為來認識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並在這些有意義的身體和心理經驗感受中堆疊出關於自我的存在感。此外,社會比較與文化教化也是發展自我概念的管道,藉由與他人比較來定位自己,而當自己的表現與所屬文化團體期望行為相吻合時,我們也容易感受到自己是成功的人。

       自我概念是主觀,有時也可能是與現實有明顯落差,有些人看待自己比客觀事實更正向或負向,這些扭曲可能來自過去失敗的經驗或人際的挫折,即便現在已不再發生,然仍深深影響著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另外,外界給予扭曲的回饋也會造成自我概念的扭曲。已成形的自我概念之所以難以調整是因為自我概念會如同過濾網般,篩掉與既定自我概念不一致的訊息。使得我們更容易去注意和搜尋符合自己熟悉的自我概念之訊息,而不是嘗試去認識「真實」自己。然而若我們沒試圖去認識與調整,便會一直困在扭曲的自我概念而深受其苦,若過去挫敗的經驗讓你覺得自己很爛,現在就算經常獲得其他人的讚美,這些讚美也會如同水倒入破洞的瓶子裡,無法好好駐留在自己的心裡,你可能還是會持續感覺自己很差勁,也很難相信別人是真心讚美自己,即便現在的你與過去的你已經有所不同。因此適時地覺察與調整對自己的看法是很重要的。在調整自我概念的過程有幾個小技巧或許可以幫助你:

  • 擁有真實的自我感覺:不管好壞,都如實接納這是自己的一部分。
  • 擁有切合實際的期待:了解你的不滿可能來自太高的期待。
  • 擁有改變的意願:改變過程有辛苦的部分,但一直不改變有時會更辛苦。所以,你準備好要改變了嗎?
  • 擁有改變的技巧:可以透過閱讀、與自己及他人對話,抑或是尋找專業的心理師陪你一段心理探索與諮商歷程,這些都有助於增加對自我的了解。

       如果自己都不愛自己,幾乎不可能相信別人會愛我們。不管別人如何表達關心,自己也無法感受確切的愛,因為我們並沒有感受到自己值得被愛,所以幾乎不可能去接受愛,也無法得到愛。因此想要改善人際關係,很多時候都需要從整合自我開始。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