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慢性壓力與自我調適

涂珮瓊 臨床心理師

涂珮瓊 臨床心理師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中原大學附設冠英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

  • 認識壓力

一般而言,壓力是指我們遇到順境或逆境時,自然產生的一種的生理與心理狀態的反應。日常生活中,壓力不僅僅是由「不愉快」經歷所引起,例如親人過世、失業或被同事排擠,也可能由一些「愉快的」事件所導致,例如結婚、獲得工作升遷的機會或度假。生活改變帶來的壓力無處不在,上至重大生活事件,下至日常生活瑣事,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適時地去應變與適應生活中的改變。長期下來,不論成功因應與否,都有可能容易出現適應過荷、資源耗竭的情況,讓個體經歷慢性壓力所引發的不良生理與心理反應,甚至會發展為生理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腸胃道問題,或是誘發心理疾病…等。

  • 身心症狀,是覺察慢性壓力不良反應的線索

壓力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辨識自己的壓力狀態。當個體處於慢性壓力時,不僅是情緒受到波及,個體的認知、行為及生理的層面也會一併受到影響。因此,透過下列一些常見的身心症狀,我們可以來檢視看看,自己是否正處於慢性壓力的耗竭狀態。

1. 情緒線索:變得焦慮、冷漠、易怒、心理疲憊;
2. 認知與行為線索:逃避擔責任與不願與他人建立關係、做出自我傷害行為、自我忽視、判斷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3. 生理線索:出現失眠、慮病、免疫力下降、常常抱怨身體病痛。

  • 釋放慢性壓力的方法

一旦確認目前的慢性壓力所帶來的身心症狀之後,接下來便是要知道如何正確地面對與處理它。以下是一些有助於管理慢性壓力的調適方法。
1. 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與行為:例如規律的生活型態、妥善的時間管理與生活規劃、訂立合理的生活目標及適度運動。
2. 擴充壓力因應的資源庫:正確認識壓力與壓力下的身心反應模式、進行壓力下的自我監控,維持一定的紓壓管道、學習不同的壓力因應技巧,例如認知重建與放鬆技巧、善用身旁的資源或尋求社會支持
3. 學習接納自我:理解並接納目前所處的不安情緒與負向反應、保持希望與信心、維持彈性的想法、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與投入其中。
面對慢性壓力,身心健康需要我們的重視與關注,若還是不舒服或感覺被壓力壓得喘不過去來、無法掙脫,建議進一步尋求專業諮詢,降低慢性壓力帶來的傷害、學習如何與慢性壓力共處!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