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心事誰人知?小心產前憂鬱症上身

詹雅雯 臨床心理師

詹雅雯 臨床心理師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女性在成為一位母親的過程間,身心所承擔之負荷會明顯地增加,容易誘發焦慮、憂鬱、失眠等困擾,不僅危害母親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影響母親照護幼兒的品質。根據統計,大約14~ 23%孕期婦女會有憂鬱症狀或罹患憂鬱症。

憂鬱症是一種情緒障礙,根據統計有1/4的女性在一生當中的特定時間會被其所困擾,所以憂鬱找上懷孕婦女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在絕大多數的狀況下,孕期憂鬱症並沒有被正確診斷,因為許多人會將其解讀為是荷爾蒙不平衡所致。然而此假設對母親和胎兒來說可能是危險的,因為懷孕期間的焦慮與憂鬱是需要管理且是可以被治療的,但前提是準媽媽必須懂得適時尋求外援和支持。根據相關研究指出,情緒症狀嚴重的懷孕婦女可能會造成流產、早產、出生低體重,或是影響孩子的成長發展(如發育遲緩)等。

此外,孕期罹患憂鬱症的準媽媽往往產後仍持續受憂鬱(即產後憂鬱症)所苦,造成其難以健全的身心提供新生兒完善照護,致使親子依附關係不良,對媽媽與新生兒的身心發展均有負面之影響。

如何辨識產前憂鬱是否找上我了?

孕期情緒起伏頻繁或明顯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在情緒來臨時,試著去覺察它  、處理或抒發,都是健康的情緒表現,無須掛念孕期情緒起伏大、易發脾氣,寶寶就會跟著有壞脾氣。孕期的不開心如果來來去去、不影響日常生活,都屬正常的情緒表現,但若孕媽咪發現情緒低落的狀態超過1周、甚至2周,或是頻率很密集、且一旦陷入低潮便很難恢復,就要留意是否為憂鬱症(孕期或產後憂鬱症)

憂鬱簡易自我檢視:

以下憂鬱的9大症狀,若符合5項以上、每天經常出現、連續超過2週,且影響到準媽媽的生活功能,建議就應積極面對情緒進行調控或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產前憂鬱的原因

造成產前憂鬱的原因,最常見的多來自於對胎兒未知狀況的焦慮,像是擔心胎兒是否健康、有沒有穩定發育成長、性別等,或者做了哪些事情會不會影響到胎兒等疑慮,例如搬家、拿剪刀、在未覺察懷孕過程服用了藥物、喝咖啡等。除此之外,常見之影響因素還包含:

個性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會影響我們對於事件的看法與解讀,如果準媽媽個性比較負面、容易擔憂、或者謹慎,在懷孕過程可能會放大不慎使用藥物的危害,過度擔心此舉動定會造成胎兒的健康異常,或者過度謹慎造成不必要的焦慮與恐慌,皆可能讓準媽媽的壓力倍增,讓母親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

註一升高,進而誘發憂鬱症狀的發生。還有過去曾受憂鬱所苦的準媽咪,一方面要面對懷孕階段的生理變化與心理調適壓力,另一方面可能會因懷孕而必須暫時停止藥物治療,也可能造成憂鬱症狀的復發。

荷爾蒙變化
懷孕過程,女性體內的荷爾蒙會有劇烈的變化,造成情緒較為敏感,對於身邊人事物都容易多愁善感,且焦慮與憂鬱等情緒失調狀況受體內荷爾蒙影響甚劇,易促使準媽媽其成為憂鬱或焦慮的高風險族群。

生理不適
準媽媽在懷孕過程,身體會隨著荷爾蒙變動、胎兒的成長而面臨層出不窮的挑戰,像是懷孕初期(第一孕期)容易有脹氣、孕吐的狀況,中期(第二孕期)隨著胎兒成長心悸、抽筋、呼吸喘等,中後期(第三孕期)還可能面臨水腫、頻尿、睡眠品質下降以及腰痠背痛等狀況,身體的不適也容易連帶影響心情,造成準媽媽情緒低落與憂鬱表現。


心理壓力
懷孕後須面臨經濟、家庭生活空間、職場角色與家庭角色的變動,例如意外懷孕影響工作、打亂財務規劃,讓準媽媽對寶寶的來臨感到不安,甚至可能會因為沒自信成為一個母親而感到擔憂。此外,胎兒性別的臆測、生產日程的抉擇與型式(自然產、剖腹產、無痛生產、自然生產等)、寶寶出生後的托育問題等,需要作的決策排山倒海而來,也不免讓準媽媽有“人生真的好難”的負面想法!

支持系統不足
過去焦慮憂鬱相關研究已證實社會支持系統,例如同事、家人、朋友等,是重要的保護因子。因此,懷孕期間若能獲得來自另一半與家人強而有力的支持,會讓準媽媽的情緒較為穩定,反之,若因為家中長輩重男輕女的舊觀念、家人對生涯規劃有不同意見,或是另一半的事不關己態度等,都會容易讓孕媽咪因為必須單獨承受壓力而處於壞情緒中。

產前憂鬱的心理介入
在孕期階段許多準媽媽們對藥物使用原就有很多疑慮或抗拒,因此心理介入會是更適切的選擇。臨床心理師會協助準媽媽們從憂鬱焦慮情緒的辨識,再進階到學習如何有效進行想法調整、人際適應、與睡眠管理等不同面向的問題解決策略,協助改善與提升孕產婦的心理健康品質。

註一:皮質醇是當人遇到威脅、緊張或壓力時身體所釋放出的一種荷爾蒙。它是身體對壓力、緊張等的自然反應機制。

註二:第一孕期是指懷孕1~3個月、第二孕期是指懷孕4~6個月、第三孕期是指懷孕7~9個月

Close Menu